日前,陜西省工商局出臺《關于發揮工商職能作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助力全省“十三五”高點起步、良好開局。
該意見從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登記注冊便利化;強化信用監管,維護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推動消費維權工作升級提效,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提升服務效能,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四大項16個方面對陜西省工商系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指導。
意見指出,陜西省將探索進一步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登記條件,在設區市轄區范圍內試點推行分支機構跨區備案制度;進一步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對領取營業執照后未開展經營活動或已開展經營活動但無債權債務的企業實行簡易注銷改革試點;大力支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和電子商務、科學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保護、現代服務等新興行業發展;積極引導和鼓勵特色農業、旅游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等特色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發展;認真做好“僵尸企業”、高污染企業和落后產能企業的清理工作;支持優勢企業兼并、收購、重組水泥、焦炭、鋼材等產能過剩企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大政府部門間企業信息互聯共享力度,協同推進失信企業聯合懲戒機制,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積極開展以“安全放心、質量放心、價格放心、服務放心、維權放心”為主要內容的“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積極推行登記注冊網上申報、預審模式,指導條件成熟的市級局探索實施全程電子化,逐步使傳統意義上的窗口現場登記向“互聯網+工商登記”轉變。
來源: 中國產經新聞(2016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