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振奮人心 催人奮進
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來自中國建材集團的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股份總裁、凱盛科技董事長彭壽
關于科技創新、制造升級、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
有哪些建議和體會
小料為您播報
關注行業 彭壽代表的4點建議
支持攻克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環節
建議將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材料列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加大支持關鍵產品在下游的認證和應用力度,對下游導入產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引導下游企業推動產品的國產化替代;圍繞“卡脖子”技術產品開通專利、發明、標準的綠色通道。
傳統行業調結構促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議堅持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持續嚴禁新增產能,重點鼓勵支持行業領軍企業開展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推進產業鏈、價值鏈邁向高端;出臺專項扶持政策與資金,助推行業實現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鼓勵行業領軍企業開展高效節能、超低排放等先進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加速開展碳捕集技術的研發攻關。
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與脫貧攻堅
建議堅持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位一體,統一規劃、統一推進,對解決就業多、帶動農民增收、農產品加工先進的設施農業給予重點扶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將土地流轉和農民土地入股有機結合,推動農業現代化設施改造;設立現代農業專項基金,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建立長效支持機制,將現代設施農業產品納入政府采購清單。
大力發展智慧能源建筑助推節能環保
建議國家出臺關于“分布式能源+儲能”的專項支持政策,助推行業向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發展;制定綠色新型建筑材料一體化應用的標準和規范體系,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對綠色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單位給予綠色補貼,助推智慧能源建筑快速發展。
媒體聚焦 彭壽代表正面發聲
彭壽代表兩會期間接受了新華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經濟日報、安徽新聞聯播、安徽日報、中國經濟周刊、中國新聞網、人民法院報等多家媒體的采訪,分享了他對行業發展和社會熱點的思考和感受。
安徽新聞聯播:政府工作報告通篇體現了中國聲音和中國力量
彭壽:整個報告通篇體現了中國的力量和中國的聲音,也體現了中國在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取得的成績。在當今國際形勢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新華社:轉型促發展 科技提質量
彭壽:當全球信息顯示產業鏈因疫情受到沖擊之時,3月份,中國建材凱盛集團顯示模組的海外訂單金額增加了2個多億,我們采用共享員工的方式來保障準時交付,為補位全球產業鏈做出了貢獻。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將玻璃制造向超薄化、大尺寸化、功能化和高透化發展。
人民日報:“六穩”“六保”,要攻克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環節
彭壽:引導支持高科技企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確保我國產業安全和經濟恢復的重要支撐。需要加大支持高科技企業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更多參與到應用基礎研究中,進而解決科技與經濟“脫鉤”現象,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科技日報:基礎研究“深蹲助跑” 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彭壽:要突破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核心技術環節的制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重任在肩。經濟高質量發展急需高水平基礎研究的供給和支撐,需求牽引、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戰略意義凸顯。在中國建材集團的戰略引領下,我們通過加大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成功量產了世界最薄0.12毫米柔性觸控玻璃,并實現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由此帶動下游行業制造成本下降60%,徹底打破國外壟斷。
中國建材報:以創新推動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
彭壽:此次疫情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壓力測試。對于建材行業來說應該從以下四點發力,應對挑戰。
基礎建材要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用先進的AI制造技術,持續升級基礎建材的制造水平、管理水平和質量水平,打造一批花園中的工廠、草原上的工廠、森林里的工廠。
創新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發展新材料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我們要對原有產品不斷創新迭代。同時,面對疫情和新業態,我們要攻克產業鏈中的短板和“卡脖子”材料技術,持續研發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開拓更多的新材料產業。
要結合新基建機遇,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比如,我們開發出的“建材云”平臺,為建材行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尤其是在云計算和工業互聯網領域,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示范應用。目前平臺整體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達到了服務400家智能工廠的技術能力。
持續開展國內外行業合作,建立合作共贏關系,打造行業品牌,提高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中國發展網: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助力中國“新基建”
彭壽: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是國家層面的戰略性、先導性、全局性工程,會創新更多商業模式,為包括新材料在內的眾多產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具體體現在:
新基建的建設將為特定材料帶來機遇,由下游需求端拉動材料轉型升級,加速推動新材料領域發展。
新基建的建設將推動新技術的發展,刺激新材料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加速新材料行業的智能制造進程。
上海證券報:沖破發展瓶頸 全力提高疫苗瓶核心材料生產能力
彭壽: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和疫苗瓶供應問題已經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在全球供需關系緊張的情況下,國內高端疫苗瓶的穩定生產、持續供給,已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物資。凱盛集團對此早有預判,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科研與產業化攻關,攻克了高品質熔化、高精度成形等核心難題,建成了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年產5000噸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生產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獲得國際標準認可。